春節燈籠是一種預示著喜慶、熱鬧的代名詞,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。其實早在西元八世紀就有燈籠的記載。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,優良的成都燈籠又可(ke)能是在(zai)東漢紙發明之后。在(zai)古時候節日的(de)時候高掛燈籠,象(xiang)征(zheng)著“彩龍兆(zhao)祥(xiang)、國富(fu)民(min)強(qiang)”。
現(xian)在(zai)每逢(feng)過節各處(chu)的(de)商場、公園、街道(dao)都(dou)掛滿了喜慶燈(deng)籠,給(gei)人(ren)(ren)一種喜氣(qi)洋洋的(de)感(gan)覺。成(cheng)都(dou)燈(deng)籠在(zai)夜晚綻放出了美麗的(de)色彩,裝飾(shi)著隆重(zhong)、熱鬧的(de)節日氣(qi)氛(fen)。其實不僅(jin)僅(jin)是在(zai)春節,一些商戶、企業(ye)在(zai)公司重(zhong)要日子(zi)也會(hui)使用(yong)燈(deng)籠作為裝飾(shi)。現(xian)在(zai)不僅(jin)僅(jin)是中(zhong)國(guo),在(zai)很多國(guo)家都(dou)會(hui)使用(yong)到燈(deng)籠作為裝飾(shi)品,越(yue)來越(yue)多的(de)外(wai)國(guo)人(ren)(ren)對(dui)中(zhong)國(guo)的(de)燈(deng)籠有了認(ren)同感(gan)。
其實還有則寓言故事來講述燈籠的故事,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“年”的怪物總是在一年前的幾天攻擊村子里的所有人,所以村子里的人需要想盡辦法來趕走這個怪物。一個村民說“不如我們在怪粗襲擊村子的時候掛一些紅色的東西,比如“燈籠、對聯”等等,村民們一致同意。
到了明天各個家里門前都掛滿了紅火的燈籠,等到怪物準備襲擊村子的時候,看到村子里一片紅色,便不敢向前,狼狽逃竄,從此人們凡是春節就會掛起燈籠,這則寓意就是這樣來的。